圆融传书2023年5月-股票篇 | 迷茫期,耐心等待
中期来看,在弱复苏而非强复苏背景下,新技术和独立产业趋势会成为持续时间较长的主线。短期来看,市场下行空间有限,但缺少做多的方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酝酿和寻找主线。
一、4月行情回顾
2023年4月,沪深300下跌0.54%,中证500下跌1.55%,创业板指下跌3.12%。传媒、建筑装饰、非银金融涨幅居前,基础化工、电子、计算机跌幅居前。

(图1 申万一级行业4月涨幅 单位:%)

(图2 4月个股涨跌幅前20名 单位:%)
2023年4月,市值200亿以上个股区间涨幅前20名如图2所示,传媒行业居多。

(图3 4月个股日均成交额前20名 单位:亿元)
统计2023年4月日均成交额前20名的个股,如图3所示,以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居多。
从23年消费复苏的演绎来看,经济的恢复并非一个可预期的线性过程。尽管在去年底限制消费的疫情变量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但是快速恢复和全面复苏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一方面,有经济减速时间过长,扰动变量已经一定程度上彻底影响经济动能;另一方面,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消费购买力的恢复本身就是一个重建信心的漫长过程。目前判断经济动能还是向上,但是短期降速比较明显,内生商业活动和消费动能的恢复是一个前期漫长,中后期加速的过程,但前期过程持续时间难以给出定量的判断。一些消费公司在未来业绩重回正轨后,以当前的价值来测算,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而业绩能重回正轨对于某些消费公司来说,其确定性较大。 消费复苏进入第二阶段,场景恢复的逻辑已经基本演绎完,购买力恢复的过程还在继续中。优选有独立成长逻辑加持,且能持续受益于购买力恢复的行业。如潮玩赛道、黄金首饰。另外在大众品方面,关注渠道和市场出现增量变化的行业,如受益于专营渠道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休闲食品行业。 国内方面,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验证市场年初认为的复苏,尽管市场对底部区间的认可度比较高,但随着一季度GDP和4月金融数据的接连不及预期,也使得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曲折性深信不疑。政府、企业、家庭,三大部门有各自的困难,政府部门处在缺钱的困境中,属于消费能力弱;家庭部门相对有钱但更愿意储蓄和买房,活钱是有限的,属于有消费潜力但消费意愿弱。企业方面,从所看到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来说,盈利前景有喜有忧,但惊喜大部分出在公司个体上,没有特别亮眼的行业(而上市公司更多代表的是头部公司群体),这也使得季报期后市场重新陷入迷茫。综合来看,在海外流动性收紧进入末段、国内政策面呵护的背景下,市场下行空间有限,但短期缺少做多的方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酝酿和寻找主线。 行业方面,尽管宏观经济未来的方向大概率向上,但对传统的经济增长动能和常态增速不抱有太高希望,而年初寄予希望的消费也受制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这样的中长期宏观背景下,新技术为传统经济赋能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新市场又变得尤为重要和宝贵。因此,诸如AI技术变革下受益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尤其是AI产业链上的“卖水人”、真正受益于AI可以降本增效的传统行业、以及被AI新技术打开市场空间的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跟踪和关注。 从大环境来说,自22年11月市场整体见底,上证50和沪深300等强宏观资产修复悲观预期后,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宏观因子就变为对23年国内经济复苏强弱的预期。根据管理层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追求,今明两年的复苏可能是在政策结构性发力引导下的温和复苏,且目前看复苏的节奏不太明朗。与去年宏观变量主导市场行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今年可能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复苏路径和政策扶持的行业中自下而上选出更优质的个股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结合产业趋势和景气周期,比较看好受益于政策助力的AI和数字经济(服务器、数据库、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消费电子、家电、AIOT等需求复苏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如机顶盒SOC、NOR FLASH存储、射频);有出海潜力的创新药企业(如ADC、双抗);国产替代率快速提升的创新型医疗设备(如内窥镜、电生理);能够帮助实现汽车降本的零部件环节(如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国产替代)等环节。
圆融投资投研中心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