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圆融视线圆融财经

MSCI扩容有望引入千亿资金 公募争先布局主题基金

5月6日,MSCI在其官网宣布,MSCI的5月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于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5点“官宣”,同时公布新纳入和剔除的个股名单,审议结果将在5月28日收盘后生效,相关投资主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市场人士认为,从去年至今,MSCI主题基金的快速扩容,不但表明A股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且也反映MSCI系列指数所具备的长期投资价值。

不过,随着MSCI主题基金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者选基的难度也在加大。从宽基指数到细分领域、从增强指数到聪明贝塔(Smart beta),挂钩不同指数的产品,其业绩回报、流动性和费率差异都对投资回报构成一定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如何优中选优,是分享红利的关键所在。

扩容引入增量“活水”

据业内人士估算,随着今年5月、8月和11月三次A股被纳入MSCI比例的提升,合计将有近5000亿元的海外资金流入A股,并且这还不包括一些主动型基金的流入。

A股被纳入MSCI比例不断提升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富国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乐乐表示,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是因资金流入带来股价的上涨,但关键在于要了解外资的投资思路。企业的真实盈利水平是外资最看重的。随着外资在A股的持有比例不断提升,他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将影响未来市场的生态和定价。新华基金也表示,A股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外资持续流入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成熟的投资理念,使本土投资者更多地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去筛选公司,更加注重公司核心竞争力、财务状况和估值的分析。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A股在经过近期的调整之后有望迎来风格切换,MSCI扩容或使更多资金流入相关标的,MSCI系列指数的后续表现值得期待。借道MSCI指数基金分享相关红利是最直接的方式,不过对投资者来说,随着近年来MSCI主题基金不断扩容,选基的难度也在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共有31只MSCI主题基金(合并A/C份额),其中包括普通指数基金、增强类指数基金、ETF及联接基金,以及叠加Smart beta策略的创新类ETF,产品规模从0.16亿元到27亿元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挑选MSCI主题基金进行配置,在广大个人投资者面前竖起了一道隐形的门槛。

多角度挑选MSCI主题基金

从今年MSCI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总体回报较好,但分化也相当显著。有超过20只品种的回报超过20%,叠加质量策略的中金MSCI中国A股国际质量指数发起式基金表现最佳,收益率超过30%;新华MSCI中国A股国际ETF在挂钩指数的同时参与了一些打新而增厚了收益,相比同类产品回报略高。大多数产品的收益率比较接近,但今年3月后成立的产品受市场回调的拖累,部分产品出现了账面浮亏。

为何同是MSCI主题基金,业绩差异却这么大?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上已成立的MSCI主题基金,尽管名称中都带有“MSCI”字样,但在挂钩指数和投资策略方面存在明显区别。简单来说,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和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从2018年3月1日起,“MSCI中国A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是主流的三大宽基指数,其中又以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为主。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荣膺告诉记者,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是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实时跟踪版”,在三大指数中成分股的数量最少,大盘蓝筹风格最明显,但未来将逐步与MSCI中国A股指数趋于一致;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以新兴市场作为参照系,选取国际市场可比意义下的A股大盘+中盘股票组成;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是MSCI发行的第一只A股标准指数,历史知名度最高,成分股数量最多,覆盖市值也最广。三大指数的成分股呈现高度重合的递进增长关系,随着A股被纳入MSCI的比例不断提升,它们都是长期受益对象。

在宽基指数的产品序列中,大公司布局较早。比如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基金早在2002年就已推出,2015年华夏基金率先落子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产品,2018年南方、招商、建信、华泰柏瑞和易方达等大公司争相布局宽基指数,而其他公司则通过细分指数和Smart beta策略来分食MSCI“大蛋糕”。比如中金基金去年以来推出了4只叠加Smart beta策略的MSCI基金,近期发行的银华MSCI中国A股ETF是境内唯一一只跟踪MSCI中国A股人民币指数的ETF,首发规模超过20亿元,显示出资金对细分化MSCI产品的追捧。

业内人士表示,想要通过相关基金分享MSCI扩容红利的投资者,除了关注产品类型、挂钩指数、策略和业绩回报,还要比较基金的规模和费率,规模过小的产品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此外,费率高低对长期回报也有一定的影响。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