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圆融视线圆融视点

2月1日圆融研究中心国内期货周报

12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同比增速比201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2018年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08.3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此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7.4%,比11月底1.2%,从库存周期来看,如果企业主动去库存,会对经济带来下行压力。

科创板征求意见稿细则出炉:未盈利可上市,投资者门槛50万,前五天不设涨跌限制。1月3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备受瞩目的科创板将正式落地。证监会《实施意见》指出,科创板设定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相应设定投资者适当性要求,防控好各种风险。科创板预计最快一季度受理申请,规定从上市第六天起涨跌幅设限20%,要求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企业规范商誉会计处理,允许IPO绿鞋机制。同股不同权公司、尚未盈利的优质成长企业有望登陆科创板。

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增长方案强调汽车、家电、农村消费。周二,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方案指出,要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完善托幼等配套政策鼓励居民按政策生育,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持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等。部分要点如下:促进汽车消费;补足城镇消费供给短板:促进农村消费:带动新品消费:满足高品质消费: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美联储发布鸽派声明,删除“进一步加息”措辞,不排除重启QE。美东时间1月30日周三,美联储2019年首次FOMC议息会议决定暂不加息,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2.25%-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本次发出了暂停加息的最强信号。决议声明删除了“进一步逐步加息”和“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大体平衡”这两句重要措辞,承认“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有所下降”,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形容从“强劲”(strong)到“稳固”(solid),并新增了三大段对缩表的表述。声明表示,美联储“愿意保持充足供应的银行准备金”,意在确认就算缩表,也不会回到危机前不足1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低位水平。“鉴于经济和金融状况发展,委员会准备好调整实施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任何细节”。美联储也“准备好使用全套的政策工具”,包括在未来降息不能完全有效的情况下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构成,即可能重启QE买债政策。

特朗普签署临时支出法案,美国政府将重新开门三周。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临时开支法案后,特朗普正式签署该法案,美国政府将重新开门三周至2月15日。在此之前,参议院已批准暂时性融资议案,这让国会和特朗普有三周时间就边境安全问题进行谈判。一旦特朗普签署该法案,数十万联邦雇员就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并在12月22日拿回僵局开始时的工资。但如果国会与特朗普之间未能在三周内达成进一步的协议,那美国政府可能在2月中旬再陷入停摆。

欧央行德拉吉:数据低迷仍需大量宽松,不排除重启QE。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周一(1月28日)出席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他重申了上周四在议息决策后记者会的言论,即认为“欧元区经济前景所面临的风险正发展成为偏下行”,并暗示“如果形势变得非常糟糕”,欧洲央行不排除重启新一轮QE量宽买债政策。德拉吉表示,最近数月以来,欧元区数据持续逊于预期,主要由于更为疲软的外部需求和一些国际或特定领域的外部因素,与地缘政治有关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威胁持续,正在影响经济情绪。

日本承认40%经济数据造假。因日本厚生劳动省违规使用统计方法,导致近2000万人的保险金缩水的“统计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根据近日总务省针对此次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6项基础统计项目中,有22项存在漏查、延迟发布、没有公布等问题,占比近40%。其中21项基础统计的方法涉嫌违反统计规则。换句话说,日本大约有40%的经济数据涉嫌造假。而由于日本央行在决定是否继续缩减或扩大量化宽松(QE)政策时,正是参考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这些经济数据的“造假”也就可能导致了日本QE政策的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免责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圆融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所有。未获得圆融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报告基于圆融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承担任何投资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在圆融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及其研究员知情的范围内,圆融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及其研究员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产品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